时间:2022-09-23 00:12:27 | 浏览:2395
鸟瞰蓬溪城区 记者 熊文 摄
用澎湃激情谱写绚丽篇章
——蓬溪经济社会五年发展纪实
访谈:谋划蓬溪未来蓝图
加快两个跨越 决胜全面小康
——专访中共蓬溪县委书记张向福
市第七次党代会的召开,开启了新的征程,再次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是一次鼓舞人心的大会。坚定不移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推进富民强市七大提升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强市是全市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也是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蓬溪如何在今后五年里发挥自身优势,保持强势劲头,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日前,中共蓬溪县委书记张向福接受了本报专访。
记者: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站在新的起点上,蓬溪今后五年的发展定位以及新观念是什么?
张向福:作为革命老区的一名县委书记,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带领全县人民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我深感责任重大。过去五年,蓬溪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蓬溪将立足实际,充分利用蓬溪生态、文化为代表的资源禀赋,以蓬船灌区、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国华影视基地等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扩权强县、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等政策为支持,实现蓬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围绕新的发展定位,蓬溪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重大举措是什么?又将如何实施?
张向福:今后五年蓬溪将根据市党代会相关精神要求,围绕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目标,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力实施“富民强县、生态育县、产业兴县、文化立县”发展思路,以“两个跨越、三个转型、四个协调”为目标,以“一城两环三区”为重点(一城即中国书法城,两环即农业园区一体化大环线和旅游环线,三区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蓬船灌区和金桥新区),努力推动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
实现两个跨越。即实现由农产品主产区县向川中绿色经济强县、由插花式贫困向全面建成小康跨越。到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28元。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实现三个转型。即结构转型、产业转型、方式转型。结构转型就是,动力结构迈入创新驱动,全县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型;城镇结构由县城为中心向县城、金桥新区、农业园区、吉祥组团四核驱动转型。产业转型就是,大力推动三产融合,将农业的投入转化到二、三产业的产出上,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9:46.7:34.3。农业生产逐渐过渡到以规模经营为主,构建农产品销售、食品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工业狠抓“两个百亿产业、两个百亿园区”建设,建立“3+2”体系。服务业形成旅游业、新兴业态、传统餐饮娱乐并驾齐驱的格局。方式转型就是,发展方式转换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互联网+”经济初具规模,构建以现代农业、低碳工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
实现四个协调。即城乡协调、要素协调、人与社会协调、党建与发展协调。城乡协调就是,推进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建立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3下降为1.85。要素协调就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能源信息、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全面满足“两个跨越”需求。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水利设施建设达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四水统筹要求,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人与社会协调就是,民生持续改善,群众素质不断提升,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建与发展协调就是,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建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党员干部推动发展、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综述:五年亮点
时代的脚步匆匆,昨天已成历史;记忆的思绪翻飞,变化沧海桑田。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刚刚过去的五年,却在蓬溪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遂广遂西高速公路蓬溪段建成通车,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促经济转型升级;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书法之乡生机盎然……
在这些篇章中,尤其有着最为光辉的一页:8月23日,蓬溪人民期盼已久的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工程正式开工,这是继黑龙凼水库之后“盟遂合作”又一重大成果。
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这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五年;这是全面发展、再创辉煌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蓬溪县委、县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运筹帷幄,把握全局,沉着应对,抢抓机遇,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勇前进,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为蓬溪加快实现“富民强县”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势产业地位凸显
在蓬溪县上游工业园四川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线上,刚刚安装配置好的成品门经过筛选、包装,传送到整装待发的货车上运往各大城市。
“锁是门类产品中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门的锁好,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这个叫特能锁,是我们公司自己研发的,已获得了国家专利,很多顾客都是冲着这个锁而选择买门。”四川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名兴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新产品。
肖名兴告诉记者,王力集团就是看中了蓬溪门业的政务环境和发展潜力。自2013年10月入驻以来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全年产值达1.22亿元,纳税突破305万元。
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富民。五年来,蓬溪县始终坚持稳定增长、转型升级,专注产业兴县强定力,不断壮大总量、提升质量。全县围绕示范区抓农业,围绕新区抓工业,围绕景区抓三产,推动农业转型、工业提速、三产升级,现代农业产出占比首次超过传统农业,三产贡献首次超过一产。
同时,过去五年,蓬溪的天福红江、任隆高升、大石宝梵三大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智慧农业领先全市,推出“蓬山溪水”地域品牌。金桥新区成功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珠穆朗玛、中绿集团等企业,西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初具雏形;上游工业园成功引进门业行业领先企业王力集团,省级门产品检测中心建成投用。中国红海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签约影视基地项目。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产业崛起才是蓬溪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所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是蓬溪五年来的最大付出,落后产业逐渐退出,新兴业态崭露头角,引进亿联集团打造家居建材城,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互联网+”时代蓬溪也跟上了步伐。
城市旧貌焕发新颜
夏末的清晨,家住下河街的刘大爷便携着老伴儿来到芝溪河畔的河岸景观带舒展胳膊,活动经脉。近年来,这里已成为刘大爷休闲娱乐的又一好去处。如今的芝溪河沿岸,一排排新移栽的树木被园林工人细心地用支架撑着、一盏盏精心设计的仿古路灯守望着古老的母亲河、雕刻的书法墙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漫步在如今的芝溪河畔,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芝溪河今非昔比。
“这五年,我感觉变化最大、效果最好的就是芝溪河的改造。”望着眼前悠悠溪水,刘大爷告诉记者。芝溪河在改造之前,水质不好,河边环境也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城市建设,整治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老百姓已从中尝到了城镇上档升级的甜头。
老城环境逐步改善,现代新城拔地而起。这是蓬溪城市建设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五年来,蓬溪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狠抓城镇上档、新村打造,不断改善面貌、完善服务。全县以县城引领、重镇突破、新村扩面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主三副六重点”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率从35.6%提高到45.6%。
同时,蓬溪以“中国书法城”统领县城建设,实施项目96个,完成投资31.5亿元,建成芭茅垭湿地公园、芝溪河书法文化景观带等绿色长廊,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张到15.8平方公里;以“扩权强镇”激发小城镇建设活力,投入资金约10亿元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蓬南、天福等重点小城镇脱颖而出、全省知名;以“产村相融”推进新村建设,天福镇狮山村、常乐镇拱市村成为国省典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5个;公共服务持续向基层延伸,建成县乡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推动“1+N”村级体系建设,创新社区管理,均等化、便利化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打造景区化县城正由梦想变成现实。
民生工程滋润民心
蓬溪是农业大县,面对特殊的县情,全县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要务,“穷”财政撑起“富”民生。
智穷则民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职教育备受重视。近年来,为了发展中职教育,在国家助学政策出台后,蓬溪县中职校对学生每年每人实行1900元学费全免,同时还自筹资金给予部分学生每月150元生活补助,国家还对经济困难学生视情况给予数额不等的资助,切实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
“我和弟弟从小失去父母,是爷爷把我们带大。”学习汽修专业的苟姓同学告诉记者,他家里经济十分困难,仅靠年老的爷爷支撑。他从小就希望能为爷爷分担一些家庭的重任,本来打算初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可没有一技之长,几度彷徨后,他听说了县中职校的优惠政策,既能学到技术,还不用担心费用问题,便毅然走进学校报了汽修专业。“我不但有生活补助,还有困难资助,这两笔钱真的是雪中送炭啊!”他感叹地说,现在,他信心满满,对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
五年来,蓬溪县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投入资金84.8亿元,实施民生项目453项,惠及64万城乡居民。最低工资标准从710元提高至1380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各类学校、幼儿园20所,改建中小学校舍9.8万平方米,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17万人次;县医院迁建加快推进,新建和改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246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加价;解决36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
回顾过去的五年,砥砺奋进,收获丰实;展望今后的五年,心潮澎湃,信心满怀——
风正济时,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蓬溪县委、县政府将以更加澎湃的激情谱写绚烂的华章,以更加铿锵的足音迈向新的征程。
展播:重点项目
中国红海
珠穆朗玛
蓬溪亿联
蓬溪现代农业示范区